苗熙帅的家乡没人养蚕,读初中时,科学老师介绍中考加分的项目,其中科研是一大加分项,为了让学生们学习,提供了一沓中学生科研的杂志。
老师介绍了几个案例,都是利用当地现有的条件,以较小的代价,取得科研成果。
苗熙帅看到过其中的一个典型案例,就是用不同材料喂固定的几只蚕,观察对照蚕的生存率和最终产茧重量,列出表格,再推测出一些结论。
苗熙帅看到这个例子时十分羡慕,便想举一反三,比如庄稼用不同的水肥,鸡用不同的饲料等,但是,无论哪一项,都会付出较大的代价,不像几个学生用几只小小的蚕试验的巧妙。
因此,他看了不止一遍这篇文章,不仅记得其中用到莴笋叶代替桑叶,还有用蚕豆粉作为蚕的主要食物的对照表,除此之外,还试验了添加牛奶和蛋白质的效果比如。苗熙帅不可能记住数据,大致记得试验的结论。
因此他才镇静地蛊惑周丙乾,周丙乾果然出大力救他。
“滚!你个老不死,一路臭屁,对老子讽言刺语,以为老子是吃素的,你再啰嗦一句试试,老子让你躺半个月,快滚你娘的吧!”
孔大威回身把焦急冲上来的周丙乾踹得仰身倒地。
孔大威回身朝苗熙帅踢了一脚,骂道:“老子放了那不男不女的了,也和你扑了,你怎么说话不算话?”
苗熙帅懒得理会了,你都输了,我凭什么听你的,即便你赢了,我也不会乖乖等死啊。
周丙乾坐起身来,翘着胡子望着离开的西个人,望了一眼天空,爬起身来。
湖州因处于太湖岸边而得名,又是运河的发端地,因此自古商业非常发达,百姓们利用这些商业优势,不再以种粮为主,而是大力发展各种事业经济,比如有名的湖滩羊,更多的就是养蚕和丝绸业。
丝绸的产量由蚕的产量决定,蚕的产量取决于桑叶产量,可是,今年入梅以来,本该连续的阴雨天气雨水严重缺少,桑叶产量下降得非常厉害,此时正是蚕的快速生长期,却因食物不足,好不容易养大的蚕面临着大量淘汰的局面。
可是,国家税收却逐年增加,早就把税收的一大部分转嫁到了养蚕业上了,今年不仅没有减免税收,反而大幅增加了税额,眼看就要压垮老百姓。
周家村家家养蚕,天灾面前同样活不下去,有人开始出售桑田。
以余家为首的一些豪门大户趁机上门收购,桑农预见到灾情之下价格只会越来越低,很快会像雪崩一样一落千丈。
不卖桑林就交不起税,会被官府抓去坐牢,若卖掉桑林就失去了经济来源,更是坐吃山空,终将成为赤民,不当大户人家的奴隶就要出去讨饭。
有先见之明的人决定趁价格没有崩塌前出售桑林,这样可以多得一些资金,能苟延残喘长久一些。
周丙乾作为周家村的村长,又是周家的族长,急在心里,无奈之下抱着希望几次进山搜索柘树。
什么是蚕豆沫?我要不要不相信苗熙帅这个孩子?
我绝对不会看错人的,这孩子绝对不一般,不管他能不能解决养蚕的问题,就凭这份机智,若救下来必定会有出息,救百姓于水火。
拼了!我这条老命又算得了什么。
(http://www.jyshuba.com/book/BABFDE-3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jyshub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