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力来过不久,皇宫便送了不少珍贵的药材过来,而且还是忠保亲自带的人。
这就像是一个信号,激发了百官的无尽想象,很快就有人动了起来。
补身体的药材、偏方;锻炼身体的器具、服饰;善于伺候人的丫环、厨娘......
所有能被想到的、可以送出去的人或物,都被送到了吴府门前。
周正上一次见到这般阵仗还是吴白衣被先帝选为太子伴读的时候,当时是吴白衣自己出来迎的客,礼数周到地操持完一切,他没怎么搭过手,此时面对各家各府的热情,颇有些无措。
吴白衣在院子里听到一串串的禀报,再一次怨起秦越,真是让人半点清静日子也过不了。
“礼收了,人不要,叫账房把礼单记好,改日还回去便是。”
“有几个大人说是来登门谢罪的,要如何处理?”
“都是哪些人?”
“负责京城治安的大人们。”
“没有抽我鞭子的人?”
“听说那人被关进了天牢。”
吴依一怔,没想到秦越做得这么狠。
“那便请那些大人们进来吧。”
周正往外走了两步,吴依又把他叫住:“先送我回房,待我躺好了再去叫。”
负责京中治安的兵马司里大多是武将,唯有最高统领是个读书比较多的,五王爷秦钰。
秦钰本就对性情大变的吴白衣颇为好奇,被罚了俸禄之后,更觉得秦越对他的态度特别,立刻就带着手下的几个大老粗们抱着礼物上了吴府。
周正开门迎客,接到的谢罪礼便是大大的三坛子酒 。
“我等都是来探望吴大人的,不知他现在何处?”
“各位大人请随我来。”
对着这些人,周正把腰杆挺得很直,要不是这些人管治不力,放任那些官家子弟在城中跑马,自家大人何至于受这些苦?
一干人挤进了吴依的房中,空间立时变得窄小。
吴依只能看到几个高大的影子,眼神无法聚焦,带着虚弱清浅地笑说:“各位大人见谅,下官看不清路,有失远迎了。”
习武的几人一看便知,她的确是看不见,心里立时升起愧疚,之前还以为他在装病 ,没成想竟是真的。
“吴大人可好些了?”
“太医说脑中血气未通,需得半月才能看见。”
吴依侧了侧身子,让众人看到肩头包得厚厚的纱带,引来更多告罪之声。
她毫无芥蒂地笑着劝慰众人:“大人们不必介怀,此事任谁都想不到。万幸此次是我,有太医诊治,若是换了寻常百姓,怕是要多添一座孤坟了。”
此话一出,众人心中更不是滋味。
秦钰身在皇室,最是清楚秦越一心为民的意志,神情凝重地自省:“是我等未能治理好城中,因着同僚情面对那些官家子弟疏于约束,这才让他们日益猖狂。”
吴依体谅地说:“城中事务多,千头万绪,有些地方顾不到也正常。”
话锋一转,她又提及秦越的辛劳:“陛下每日批阅奏折到深夜,不批完便不会休息,可见对民生之事极为看重,诸位大人当为陛下分忧才是。”
“正是,我等受教了,吴大人果然是最为体贴陛下之人,我等惭愧。”
秦钰讶异地看向吴白衣,他苍白的脸上满是正气,在病中仍然为君分忧,为民请命,实乃大善好官。
几个武将本带着嘻笑之意,与她交谈一番之后,亦被唤起了为民请命、为君分忧的豪情,已经开始商量要制定颁布新规,肃清京城风气。
吴依说了太多话,又觉得头痛,紧皱着眉头告罪:“五殿下,各位大人,在下头痛欲裂,便不留各位在府中用膳了,我受伤之事各位也不必挂怀,今日并非沐休,且去忙吧。”
还说着话,她额头上的冷汗就开始往外冒,几人见她着实难受,不敢再打扰,干脆利落地走了。
墨九在房梁上将她所言所为记在心里,之前因为她懒惫而升起的失望又被敬仰所取代。
吴大人果然还是那个端方持重,一心为民的吴大人,他没有看错。
兵马司的动作很快,一下午便列出好几条新规,大多是约束官家子弟的,秦钰带着写好的折子回了宫,到御书房找到秦越,将折子呈了上去。
秦越看后有些惊讶:“你难得主动做事。”
“今日去了吴大人府中探病,不过是受他感召罢了。”
秦钰十分动容,将吴白衣病中仍在为百姓考虑的事迹说给秦越听,说到激动之处,声音也跟着激昂了几分。
“吴大人为民之心着实令我等汗颜,若不为百姓做些实事,实在心中难安。皇兄若是觉得这些条款得当,我们便立刻张贴出去,也好让百姓安心。”
秦越愣了一瞬,拿起朱笔当着他的面在奏折上批了“准奏”二字,默默地递过去。
“五弟,你长大了。”
“皇兄谬赞。”
秦钰带着御笔批示回了兵马司,第二天京城各处告示栏便贴出了新的告示,百姓一片叫好。
但那些个公子哥儿却十分不满意,聚在一起讨伐起新规。
“不让在城中跑马算什么事?被困在城里读书本就憋屈,若连跑马也不能,还有何趣味?”
“都怪那康林,打谁不好偏要去打陛下跟前儿的吴白衣,这下可好,连累得我们也失了乐子。”
“依我看,这新规不过是做给陛下看的,我们真的跑马,谁会一直盯着?”
“就是,兵马司那般忙,哪里有眼睛来盯着咱们?”
“再说了,就算是被看到了,让家里人去说说好话,也就了了,难不成真把我们都给抓起来?”
一群人说得热闹,但真正敢去顶风作案的人却没有。
吴白衣受伤之后,康林被关入天牢,康有书代替吴白衣在御前奉茶,听说不过两三天便瘦了一大圈儿。
家里父辈早就对着他们耳提面命过,不要在这个节骨眼儿上闯祸,谁都不是傻子,没人会去做这种自找不痛快的事。
场面一时寂静下来,一群少年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从别人的脸上看到了担心和无奈。
“罢了罢了,且过了风头再说,这几日便好好读书,低调些。”
“有理,有理。”
于是,京中官员都发现了一个神奇的现象,家里的孩子都能坐得住了,大感欣慰。
(http://www.jyshuba.com/book/FIC0AE-2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jyshub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