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大功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70章 大功

 

吴依是真的不想再做官,但她心里也清楚得很,这事儿由不得她自己做主。

案子了结后,高直追上来问时,她也只是苦笑一下,并没有多说。

只要秦越没发话,哪能真的不做官啊?

她想过辞官成功的两种可能。

一是有个极大的功劳,把辞官作为一个讨要的赏赐,但依她的经验,能力越出众,做出的业绩越好的员工,老板是舍不得放人的。

另一种可能就是她惹了秦越厌弃,一见她就烦,或是觉得给她一个官职实属浪费,主动把她头上的那顶官帽收回去,但这种可能的风险极大,稍有把握不准,就会惹来杀身之祸。

吴依打了一个寒颤,怎么看都是第一种方式更靠谱,累是累点,至少能保住小命。

这个认知让她端正了工作态度,以至于第二日一大早就爬了起来,上了周全赶着的马车,催着他早些到工部。

“大,大人,小的不敢赶太快。”

周全想起上一次让吴依撞了头,又悔又怕,大人这么好,他可不能再让大人出事了。

“没事,上次只是个意外,天色尚早,大街上半个人影都没有,你尽管快马加鞭,我去工部有重要的事做。”

周全得了令,尽力稳住缰绳,把马儿催得比平时稍快了一点,到工部大门时刚好碰到上值的赵以升。

吴依一见他,如同见了即将到手的赏赐,开心地打着招呼:“赵大人,你来得好早,快快进去,关于诸葛弩,我有很多想法与你参详。”

赵以长抬头看天,没错啊,是才微微亮,月亮都还带着影儿没完全消失,一向上值当上坟,磨磨蹭蹭的吴大人居然这么早就出现了?

“白衣,你这是怎么了?”

“没怎么,就是想早点把诸葛弩做出来,好去陛下面前讨个赏,快点进来。”

赵以升跟在她身后走进前院,疑惑地问:“你昨日不是还说不想为官,为何今日又如此急于挣功得赏?”

在赵以升面前,吴依并没有掩藏自己的真实想法:“因为我想要的赏赐,就是让陛下去了我的官身,好让我去作一个普通人。”

这......

“白衣,你的才华智谋,不做官造福百姓,岂不可惜?”

“赵大人,我还是更想造福我自己。”

“不做官之后,你的日子未必会过得如你所想那般。”

“那也是以后要操心的事,此时还是先做诸葛弩。”

做好了弩,军中将士便多了一个保命杀敌的强大武器,但吴白衣就要求赏去官。

赵以升一时之间竟不知道应该把这诸葛弩早点做出来好还是一直不做出来好。

“赵大人,别走神。”

人的潜力总是无限的,在做一件事时若是意念充足,所有的困难都会变得简单。

何况还有做袖箭得来的经验,就算是赵以升没有全力以赴地赶工,第一把诸葛弩还是在中秋前做了出来。

吴依在试过之后,进行了大胆尝试,弄出了三个箭槽,这样就能一次射出三只箭,而且还是三个不同的角度,杀伤力变得更大。

赵以升不得不佩服她,在做好新的诸葛弩这后,用盒子将东西装了,写下奏折送进了宫中,摆到了秦越面前。

奏折里详细写了诸葛弩的用法、威力以及造出诸葛弩的全过程,重点强调了吴白衣在这其中发挥的巨大作用,恳请秦越重视吴白衣的功绩,让他继续为国为民出谋划策。

吴白衣不想做官的事秦越也有耳闻,如今看到赵以升如此郑重地提出来,他便不能再当作戏言。

他手持诸葛弩,搭上箭矢在御书房里试箭,轻轻一扣机关,三只箭矢便破空而出,眨眼间便钉在了门柱之上。

忠保跑过去,费了好大的劲儿才把箭矢给扯下来,目测着门柱上的小洞惊喜禀报:“陛下,入木三寸。”

这三寸若是钉在敌人的身体上,至少能让敌人短暂地失去局部行动力。

而战场上只需要一瞬就足以让局势发生转变。

身为帝王,秦越不可能没有野心,他翻看着手中的诸葛弩,难得地露出满意的笑容。

“看来吴白衣确有大才,在工部也是勤勤恳恳,否则也做不出此等功绩。”

忠保跟着欢喜,笑着问:“那是否要给吴大人一些赏赐,以示皇恩?”

“后日便是中秋宴,对于有功之臣,朕自然要赏。”

当夜,秦越把诸葛弩放到了枕边,心中掠过万千豪情,迟迟未能入睡。

吴依也没能睡好,却是因为兴奋的。

以她对秦越的了解,他一心为民,对于有功之臣从不吝啬,自己提出要赏赐他必定会应允。

回归自在的宅居生活,指日可待。

半夜里,墨九便又看着她披衣而起,拿起炭条在白纸上写写画了许多,一边画还一边笑,直到街上响起三更铜锣才心满意足地睡去。

墨九如同一片羽毛般轻轻落在那张白纸前,能看出是山野风光,左侧画着座房子,房子外边还有两种认不太出的牲畜,右边则是花草树木,小溪河流,给人一种很惬意闲适的感觉。

这就是吴大人想要过的生活吗?

墨九直觉不妙,飞快地传信回了宫中,把吴白衣想要致仕的消息送到了秦越御案前。

秦越紧紧地拧起眉头。

吴白衣到底在做何想?

上一世他也做了不少实事,正是靠着这些功绩一步步变得权势滔天,而且对权势极为看重。

这一世怎么却要用功绩来换远离权势的生活?

他真的看不明白。

撞头之后的吴白衣有了与上一世完全不一样的才能,若他真的不是原来的那个人,秦越也不会让他远离朝堂,而是要千方百计地把他留下来,让他做出更多利国利民的事。

若他仍是原来的那个人,更要把他留在身边好好盯着,以免他再生祸端。

心中有了决定,秦越便安然许多,听着忠保说着中秋宴的人员、位置安排,插了句指点。

“工部立有大功,将整个工部的席位往前移。”


    (http://www.jyshuba.com/book/FIC0AE-7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jyshuba.com
记忆书吧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